Noir_Idegran

生活这么苦,不来点糖吗?
写手/CATTI一级翻译/译协会员,b站/bcy/冲呀/翼梦/爱发电/易次元有账号,会议/展会/游戏/书籍等有偿口笔译以及文章约稿请私信。禁止擅自转载任何文章/图片,请善用链接和推荐形式。文章被锁请移步冲呀/爱发电同名主页。

2019年CATTI总结(包含从入门到考证的建议)

没写总结有小两年了,17年的时候立flag说过一门写3000字感想经验贴,过两门写10000字,约莫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看我太辛苦,只让我过了一门,所以17年写了3000字的二笔经验贴。去年一年事务繁忙,更遇上坑人公司(现在已经是前公司了),一度有些想不开,考了一笔没有过。

谁曾想,今年被坑事件依然未能得到解决,现实生活变得更加繁忙。

昨日得知能查询成绩的时候,我手里一顿,回想起自己今年的备考情况,顿时倍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又立flag说如果能让我过,一笔二口各写15000字。

结果上天果真有好生之德,只让我过了二口,一笔仍然没过。

……

(我谢谢您嘞。)

 

既然字数有15000字,索性就从日语初学开始整理起。毕竟这一路走来,还是有些遗憾,有些地方也希望日语初学者在一开始就能注意。毕竟打好基础比日后查漏补缺来得更为重要,也更有成效。

所以这次的长篇大论还是分为自己的基本情况、初学者建议和推荐用书(有部分折旧书可出)、考场情况、CATTI备考情况及建议这几大块。

每块之间基本都会有小标题,因为想要做成每块都能独立阅读的内容,所以诸如单词、语法等的建议部分可能会重复提到。

但每次提到,都是针对不同阶段所提出的建议,因此不会出现直接复制粘贴的情况,各位可以放心。另外,有些地方提到一点就忍不住多嘴(大概是年纪大了),又招人烦又显得逻辑不清晰,所以如果遇到某一部分或者某几部分的胡言乱语扫了您兴的话,可直接下滑,跳过不看。

 

 

 

一、基本情况

看过我之前感想的应该或多或少知晓些许我的情况。我是完完全全的野路子。初中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日语(连动漫都看国配版的那种),初中的时候因为某些地方名校常会发生的小原因,心理上逃避三次元,开始陆陆续续接触二次元。就这样断断续续看了许多年,到大一也就是2012年的时候认识那么几个五十音,突然有了看原版游戏的想法(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看了大约一年左右,2013年2月的时候因为朋友的一句“你怎么不去考能力考试试呢?”而报名了当年的N1并顺利通过。

考完N1之后,因为没有目标,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了解到了CATTI这个翻译考试,才又重新找到了目标。于是我在2014年11月报了英语(对,你没看错,我也没打错,是英语)三笔试水(而且很丢人地没过)。2015年通过了日语三级笔译,2017年通过了日语二级笔译,今年通过了日语二级口译。

但就个人来说,还是非常遗憾没能通过一级的试炼。展望一下未来,希望自己能够再接再厉,至少爬到顶端俯瞰一下风景,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当然同时也有想进译协的想法,就是不知道收不收我这种野路子菜鸟。

 

 

二、初学者建议和推荐用书

拉了一下文档字数,还行,基本情况就写了四百多个字。应该也没有过多占用大家的视线和精力。

那么,如果你是初学者,想学习日语、参加CATTI考试,首先该了解或者注意些什么呢?

如果你已经有较好的基础,想直接参加CATTI,那么恭喜你,这部分的建议你可以选择性地阅读,直接跳到下一部分了。

这次想从初学这一块开始讲解,原因很简单。我自己这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的确也发现了野路子的短板。不能说所有自学的都有这个问题,也不敢断言所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学生们都没有这个问题,只能说,给初学者的你提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供你参考和自我修正。

1、初学书籍

本人大学期间,曾经为了混学分(我反省)参加了日语课程的培训,当时我已通过N1和CATTI三笔,所以几乎是从观察和研究的角度去看待日语初级培训的。

大学的课程用书你应当听说过,甚至事先了解或者翻阅过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黄色封面的) 。这套书有新版和旧版之分,新版是16开的(A4大小),旧版是32开(大概A5大小)的,封面都是黄色,但是对比了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与旧版的,发现的确如课程老师所说,旧版的更方便和易于自学,比较循序渐进,也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弄懂各种语法点。因此,如果有可能,请你使用旧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书籍。如果学校要求和分发的书籍统一是新版的话,可以自行购买旧版用于对照理解。

本人自己认五十音的时候,最早使用的是碟中碟的《日语听歌学学习手册》,它的构成非常简单,有些稍老的金曲,配上歌词翻译和五十音,再加配套CD。我是听了这些歌,略显不满足,又去网络上搜索其他歌曲辅助着学会五十音的。

同时购买的另一套也是碟中碟系列的《新标准日本语》教材,一套7本,从初级到商务会话都齐了。看中它的理由非常简单,它所用的导语几乎都是鼓励向的词语,它会时不时地说“日语是简单的”。

适当的批评和提醒固然必要,但若少了鼓励,恐怕信心在一开始便被消磨殆尽。所以我也希望你在学习的时候能接触到这种鼓励型和赞美型的教育方式。

有些书籍和教育机构,标出了日语让人恐惧和头疼的变形、敬语等,难免打击到你们的信心。毕竟,谁都有想放弃的时候,谁都有想偷懒的时候。

2、大学非日语专业日语课程初学难点

如果你是非日语专业,那么你有可能会在选择第二外语课程的时候遇到日语。二外课程大都从零基础开始,课程进度也不会特别快,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会适当延长部分五十音的教学时间。所以你也不用特别担心学习进度跟不上的问题,当然也不要过度荒废,甚至考前临时抱佛脚。语言类的考试,临时抱佛脚是绝对行不通的。

第二外语是有选择范围的,也许你是主动选择日语的,也或许你根本不情愿,只不过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但无论如何,欢迎你选择日语。

初学阶段的第一个关卡是片假名。在你的教科书中,片假名组成的单词大都是外来语。虽然在初级日语的教材中,编者不会选取过多的外来语,但如果要继续深入学习,片假的记忆、与平假名的对应很重要。

从学习上来说,越往后走,你会发现片假越多;从生活上来说,如果去日本留学或自助游,餐馆、药妆店、甚至部分机场免税店里的收银条都是用片假进行打印的。如果看不懂,自然也谈不上“对账”;从娱乐上来说,许多游戏在设计对话的时候很可能会为某个角色设计全片假名的对话模式,如“妖怪”等非人角色,外国人角色话语中会部分使用“片假名”,部分像素、怀旧风游戏部分的提示和对话会采用片假来书写。

所以,片假要记得好好学哦。

 

单个的五十音是没有意义的,它们总要组成单词,进而成句。所以下一个关卡是单词和语句的记忆。所有语种在初学时都是最痛苦的(其次是每一次量变引发质变的瓶颈期),因为没有关于这个语种的任何语感,说白了就是“没有语料库”,所以经常会出现记忆混乱、前看后忘的情况。而且日语这个语种不像英语有词根等可供分解理解。日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趋于块状。

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多用例句来记忆单词(包括语法),例句不要多,每个单词挑选一句即可。在初学的时候,我不建议你使用过多的类比和对比学习法,下盘不稳,一味往上面堆砌,搞不好会崩盘。整理和细化,包括多义词的记忆等,留待单词内化为自身知识之后再做也不急。

单词的来源多种多样,我在之后也会再次提到这一块,但你还在刚起步的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兴趣,所以在初学难点这一部分,我不想过多地提到“你要准备这种单词书”,“你要去买那本教科书”。如果教科书会消减兴趣,不如从动漫、游戏、音乐等方法中汲取单词(*注意不要玩物丧志,所以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游戏动漫等也需要节制,我非常反对借着学日语的名义只玩游戏不记单词或者草草地记单词的行为,这只能过多占用时间,并不能让你学到点什么)。

3、从初学开始就必须注意的问题

这一小块提到的必须“注意”的问题,优先级和完成效果又与上面一块不同。上面一块提到的东西,是希望你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比如单词和语法,可以记得少但必须记得正确记得牢固,因为上面那些是基础。况且初学时记住的语法,到之后就很难忘记了,哪怕记忆的是错误的语法,一旦说顺嘴之后,也就很难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但下面说的这些,可能是需要你脑袋中始终紧绷着这根“弦”的问题。

1)契机问题:学习都需要有契机,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要有“动机”。有两种情况,是会白白浪费你最初的动机的。

第一种情况,是着手去做了之后,因为自己某次小小的失败,直接放弃继续前行,甚至还给自己找了“充足”的理由;第二种,是光有动机,却缺乏某种事物来持续加强和维持自己的动机。

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为了去日本旅游(兴趣/动机/出发点),参加了某日语考试某级别的保过班,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这时候校方会安排免费重读。那么选择放弃并善于给自己找“正当理由”的人会这么说,“现在会说中文的日本人也多了起来,到日本去学习、工作的中国人又那么多,什么店里没中国人啊”。无法持续增强自己动机的可能会说,“旅游嘛,去哪里不行”或者“其实我也没有那么想去日本啦”。

所以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现自己有,请停下脚步,先想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究竟想怎么做。

2)中文思维:不管学什么语种,最难摆脱的就是中文思维,毕竟母语是中文,这是无法完全抛弃的问题。我们在学日语的时候,基本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其中被中文思维影响最严重最多的问题就是「の」乱加。这点包括留学生也一样,总不自觉地要多加这个「の」,而且还特别容易把其他人带偏。

例如【着重注意!!!以下是错误例子!!!】,“彼が考えたの問題は(略)”→“他所考虑的问题是(后略)”。

“他(所)”→「彼が」(*中文中,“所”可省略,此处为了填补助词空位增加)

“考虑”→「考えた」

“的”→「の」

“问题”→「問題」

“是”→「は」

实际上,用「彼が考えたのは」或者「彼が考えた問題は」都可以。唯独混合形态不能用。

所以请你务必要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呀,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3)文学常识这一块,希望你有空就多看看。

如果你考虑今后出国留学,那么知道一些对方国家的文学常识,有助于你提升自己的谈吐内容,在国内也是一样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吗?

如果你有志参加CATTI考试,那在最近的时候就必须重视起来了。CATTI笔译考试综合部分经常会考到文学常识。2017年CATTI二笔问过“「春はあけぼの」是哪篇古文的第一句”,问过正冈子规的俳句……

那下次可能出题,它可能就会问“「つれづれなるままに、日暮らし、硯に向かひて(略)」出自哪部文学作品”了。

培养了兴趣,记忆了单词,学会了语法……到这里,可能你已经水平不错了,也可能还需要加一把劲儿,这时候,或许你会想要参加一下日语考试。

 

 

三、非翻译类的日语考试

目前市面上非翻译类的日语考试中,知名度比较高的是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和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TEST) 。这两个考试经常会有人弄混。

我们常说的N5-N1,是指JLPT,JLPT每年有两次考试,时间固定。题型上,JLPT都是客观选择题。

而J.TEST一年举行六次,考试更注重实际应用。无论分数如何,都会给你发一份成绩单。J.TEST也接受团体报名,初级是E-F级,中高级是A-D级别。试卷是同一张,主要根据考试分数来评定等级。J.TEST有些偏商务类,因此如果你的人生规划中有进入日企就职的,可以在考完JLPT之后,参加一下J.TEST的考试。

因为人群差异,我想只谈一下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

市面上JLPT的模拟题和真题不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先做一下各个级别的真题(注意:是真题而非模拟题)评估自己的水平,再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JLPT在2010年的时候做过一次改革,原先只有N4 、N3、N2、N1 四个级别,后来新增了一个级别。“新JLPT分为N1、N2、N3、N4、N5共5个级别,N1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中的1级相比(约相当于我国大学本科专业日语3~4年级的水平),加深了高难度部分。但是,及格线与现行测试基本相同;N2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的2级水平基本相同;N3介于日本语能力测试二级与三级之间的水平(新设);N4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的3级水平基本相同;N5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的4级水平基本相同。”(《2010年日语等级能力考试改革新规则》) 。

除此之外合格标准也做了改革了,所以搜索历年真题做自我测评的时候,可以将2010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2010年以前的仅供参考,主要以2010年之后的真题为准。

1)单词和语法:之前记单词的种类和个数可以根据兴趣而定,可到了应试阶段,就需要你有相应的词汇量来做支撑了。本人在备考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过能力考相关书籍,反而是在决定考CATTI之后,因为担心荒废太久,用过几本能力考的书籍。

能力考的书籍相对比较充足,也有红宝书、蓝宝书等可以辅助学习。但能力考、包括之后的CATTI考试都会出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针对这部分内容,我用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日语近义词辨析词典》(32开) 。这本虽然名字中带了“词典”二字,但它其实是一本参考书,里面详细地列举了许多常用近义词的辨析、带例句,每个小辨析之后还会有相应的练习。

同时它也会相应配图,非常便于理解。比如在「簡単」和「易しい」的辨析中,它就写道,“它们都表示简单,但「簡単」表示创作、构造、工艺很简单,或行为容易进行;而「易しい」表示问题容易解决,目的容易达到的状态,或从能力和周围的条件来看困难的程度低于一般基准的状态”。

对某些副词、接续词也有详解,如「さて」和「では」,它们都表示“那么”,但「さて」多用于书面语,有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心理上产生就此告一段落,以新的感情投入到下面内容之意;而「では」则用于前项事项是后项事项的理由或根据的情况中。

动词部分,我想举「知る」和「分かる」辨析的例子。它们都表示“知道、懂”,但「知る」单纯地表示“认识、知道、听说过”,表示主体获得的知识资讯,现在已经在脑袋处于存在的状态时常用「知っている」,否定常用「知らない」的形式,以了解某一事物的存在与否为重点,强调头脑中是否存在某一信息,而且它是他动词,前接助词「を」;「分かる」表示“了解,知道具体情况”,以辨别或理解事物的内容为重点,所以经常伴随表示时间、方法、手段及过程的状语成分,它是自动词,因此前面用助词「が」来提示。

(以上三个例子均来源于《日语近义词辨析词典》。)

2)听力:关于听力的练习,在不使用参考书和教辅书的情况下,就需要你精听历年真题的听力。材料越是少越不能够放弃每一个点。

如果你打算购买教辅书,那么可以选用东南大学出版社的《新日本与能力测试真题全解》,或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新日语能力考试全真模拟试题》(跟红宝书、蓝宝书等可以一起买,是一个套装)。后者主要是推荐的人比较多,前者是我在备考CATTI阶段使用过,觉得还不错的书籍。

如果你顺利地通过了JLPT,并想考CATTI资格证书,那么就先来一起看一下考场情况吧。

 

四、考场情况

因为今年开始实行机考,所以将考场情况——硬件部分——先单独拎出来提一下。

能参加CATTI考试的,应该都不是萌新了,有些应该都是社会人或者是准社会人了。所以第二人称的叙述,我想就免了罢。

口译机考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的。英语,包括其他部分语种的考生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了口译机考,但对于日语考生来说,今年上半年的CATTI考试是第一次实战。官方渠道方面,也已经公开了机考程序(机考模拟软件下载地址:驰译星官方网站https://www.cattistar.com),便于考生提前熟悉操作流程、考试界面等。关于对机考系统的使用心得和体验,考生也可以询问身边一些已经参加过机考的人。

单单从今年我自己的考场情况和其他人的反馈来看,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实行日语口译机考,口译考场有些乱,也出了一些状况。

在正式考试开始前,考试界面上会提供操作流程供考生确认,监考老师也会多次提醒千万不要忘记点《考场规则》下面的“我已阅读”。可就算这样,我们考场里还是出现了与其他人完全不同步的考生(也许是因为过度紧张)。其他人已经说完一段落的翻译,在听下一段落的原文录音时,不同步的考生才刚开始说在前一段落的翻译。这一点似乎不是个例,之后也有其他考场似乎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整个考场,当然不同步的考生自己也备受煎熬。

那么说到这里,作为比较,稍微提一下原先的口译考试。

原先的口译考试,采用的是录音设备,也就是考场老师用多媒体来统一播放音频,每位考生说的话会被录进自己面前的磁带中,考试结束后随机播放磁带中的一段来进行回放,确认有声音后便可交磁带结束考试。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总播放音量由考场老师调控,音量微调通过耳机来进行,也就是说如果考生分配到不能调节音量的耳机,会非常影响状态。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播放进度是统一的,或者说,至少同一考场是统一的。

再回过头来看,新实行的机考完全靠考生自行调节音量,可控性比较大,也更接近现场口译的情况。不过如果遇到同一考场出现忘记按“我已阅读”的情况,整个考场的考试进度便不能统一。

口译的情况基本如此,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各位考生可以提前到官方网站去下载新系统,早些熟悉也可以避免临场的手忙脚乱和过度紧张。

说完了口译,来谈谈笔译。很遗憾的是,笔译在今年上半年还未正式加入机考的行列。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已经过去的那场日语笔译是最后一次纸笔考试。

机考省去了对卷面整洁度的评判,而且也更接近实际笔译工作。唯一一点与实际笔译工作不同的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网络搜索,靠那些来让笔译的精准度更高。而翻译考试,应当还是以纸质字典的运用为主。

另一方面,从今年口译综合部分综述的情况来看,在明年的笔译机考中,如何应对和适应周围接连不断的键盘打字声(可能还会出现部分考生敲击键盘过重的情况),也将会是一大考验。

 

 

五、备考情况及建议

首先我要反省一下我自己今年的备考。因为今年真的很水,几乎是处于荒废状态。主要原因还是之前提到的被坑、至今未能解决的事情,耗费了我相当大的精力。有一段时间为了这个基本是夜夜失眠。

我粗略翻了一下2017年的备考经验贴,发现自己那时候真的好认真,还听NHK、看新闻和政府工作报告什么的,对比一下今年,真是羞愧难当。

但是回想起来,去年没做但今年为了排解苦闷而着手做的一些事,其实对翻译是有帮助的。这些我之后会说到。

以下整理的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做法和看法,备考的各位当作个参考,只是,若能有所助益则最好不过了。

(一)老生常谈:基本是2017年那时候提到的多听NHK新闻、多看看单词、政府工作报告什么的,这次基于2017年写的日语二级笔译感想经验贴,再更新和补充说明一些东西。

1、NHK新闻:最近这一年,NHK新闻时常会登陆不上去,因此可以多备几个能提供新闻音频的app,比如喜马拉雅之类的。前年的时候我基本用的都是NHK新闻官网,今年听新教辅日语三级口译音频的时候偶然间接触到了喜马拉雅APP。但这使用也仅限于三级口译部分,NHK新闻部分我只是选择性地听了一些,也不知道它的更新频率是否过关。这点,各位可以自行评判使用。

粗略翻翻,发现喜马拉雅上面有许多有关日语的节目和栏目可供提高听力和提升语感。除此之外,前年使用过一段时间的沪江听力酷,今年下载和听过一段时间的China  Radio,觉得也不错,只是可惜因为自身原因,后来都没能坚持使用下去。

当然如果有好的app也欢迎评论区提供和推荐,以供考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政经类材料:我们提倡在学翻译的时候要涉猎多种文体和多种题材的文章,但CATTI笔译考试的选材基本是中译日一篇政经类文章+一篇其他题材如文化类文章。日译中也是会有一片政经类翻译。因此在备考CATTI【笔译】的情况下,政经类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点也是反复强调多遍的。

在备考材料方面,人民网日语版的中日对译板块(https://j.people.com.cn/95961/index.html)更新频率较快,而且文章的类别不仅限于政经类文章,可以用作备考使用。只是人民网日语版的翻译有些地方还不是特别精准,尤其是在关键词的翻译上,若遇到与政府工作报告有冲突的地方,请记得以每年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准。

所以,每年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必看的,不说都要记住,至少有些关键词的翻译应当做到心中有数,最低标准是笔译标准(口译标准是几秒之内就能反应出来,笔译标准是思考几分钟,就能够翻译出来)。

也可以多看些领导人发言稿的日语版(有些只有官方英语翻译,没有日语翻译的,只能暂且放弃不看)和热词的中日互译。

作为增加输入的渠道,除了上面提到过的人民网日语版之外,还可以使用人民中国(https://www.peoplechina.com.cn/) 和新华网日语版(https://jp.xinhuanet.com/)。人民网日语版和人民中国都有官方的微信公众号,方便大家利用上班路上等的零碎时间进行阅读。新华网日语版似乎是没有官方的微信公众号,但它的中日互译板块、日本文化小知识等的板块设计得较为新颖,就阅读效果来看,也更推荐大家使用它的网页版。

还有一个网站可能鲜少有人提到,是《北京周报日本语版》(https://japanese.beijingreview.com.cn/),这个网站是我在搜索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这个网站中专门辟出一块《文献》栏目,用来放一些重要讲话和文章的日语版(只是很可惜只有日语,并不是中日对照的版本,因此需要各位自行搜索中文原文)。它的特点是,在网页的最右端做了一个查词的链接,是一个小框框,输入或者复制新闻中看到的生词,就能自动跳转到查词页面,非常贴心。它家使用的查词页面是查查词典(https://www.ichacha.net/) 。

细心观察的可能会发现,我之前说的是,“在备考CATTI【笔译】的情况下,政经类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什么限定在了“笔译”上呢?并不是说口译不重视“政经类材料”,只是我发现近几年CATTI日语二级口译考试的选材有些微的变化。比如说,今年提到的一些文章就并非是完完全全的政经类或者演讲类材料。有些题材和语句甚至初见觉得并不难译。可这些看似不难翻译的语句和段落,其实非常考验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

还是以今年考试为例,本次二级口译考试考到的“张文明一家五口人,老伴带孩子,儿子媳妇外出打工,家里的耕地是张文明一个人打理,他担心(略)……这也是农村不少家庭的缩影”(非原文,仅根据本人回忆而来)。这句话中容易让人一愣的词语是家庭关系词,“老伴”、“儿子”、“媳妇”是一套词,该如何短时间内选择好这一套词较为困难。临场的时候我也没太反应过来,翻译的是「伴侶」、「お嫁さん」。之后再细想,主要纠结点在「嫁(よめ)」这个词上,这个词既可指代自己的妻子,也可指代自己的儿媳妇,其实更为简单的词应当是「妻」和「嫁」,或者为了避免误解,直接译成「自分の妻」和「息子の妻」。其次是“缩影”这个词,这个词直译是「縮図(しゅくず)」,但这个词在长句中说,比较容易吃螺丝,而且也不容易想到。结合上下文理解整句话可以发现,原文的意思是,“这种耕地可能会荒废的情况普遍出现在农村家庭,是农村不少家庭的‘现状’。”因此也可试着转译成表达“现状”这个意思的单词。

当然CATTI考试没有参考答案,我也不敢保证这么翻译究竟一定正确,只能说,我是这样理解和处理的。

3、单词:关于单词问题,主要单词积累方法因人而异,也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本人前年的时候靠的是背日语词典,虽说背了忘,好歹也算是跟一些生词“打过照面”的。

我记单词所用的词典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的《日汉双解学习词典》。因为是学习用的,所以上面会贴一些标注、标签,也会写点笔记,配合着笔记本使用效果也不错。

顺带一提正式带上日语笔译实务考场的两本词典是译文出版社的《日汉大辞典》和商务印书馆的《袖珍汉日词典》。《日汉大辞典》有点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稍小一点的词典。

到了今年,我基本没什么时间能够定下心来看单词、记单词了,就也也没再继续看词典。今年我积累单词的方法基本靠闲暇时间翻译一些手游剧情、听歌、看番。

随便举一些例子:

「ダム」这个词,是从「心のダムが堰き止めた」里来的,一句歌词,同时能让你记住「ダム」和「堰」,以及「堰」的动词版本「堰き止める」。

“我不会重蹈覆辙”这句话的知识点是“重蹈覆辙”,也就是「同じ轍を踏む」。扩展一下也可以用「二の舞を演じる」。

一些较为不常见的词,也可以在看动漫和听歌的时候积累到,比如「切歯扼腕(せっしやくわん)して聞くがよい」里,可积累到“咬牙切齿”这个词的四字成语版说法。「前回の失敗は、彼らの容喙(ようかい)が原因」,「容喙」按照常用度译成与中文同级别的词,便是“置喙(hui,第四声)”,也即是插嘴之意。

积累或者说去认识些不常见的词,即便是在考试中也会有所帮助。在一下无法想起常用词的时候,可适当用这些词语去替换。况且中国人学日语,在汉字方面非常有优势,可以适当活用一下这种优势来记单词。

当然难词和生僻的词汇在口译中尽量少用,因为听者未必能够一下子就反映过来这些词汇,或者对方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单词。

我认识的一名日本人曾告诉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九零后日本人不知道「憚れる」这个词(不一定正确,可能含有说者的主观判断)。

另一名日本人则不知道「婚儀」(使用汉字解释过,也表示不知道这个词),直接说「結婚式」他才理解。

还有一个生词,我经常作为佐证“中日之间有些词汇现今的表义差异较大”的例子进行使用,“敷衍”。它现在的中文意思大家应该都明白,就是“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但是它的日语意思(写法是一模一样的哦)是“推广,扩张,散布,传播;详细说明,细说”,读音是「ふえ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差异呢?其实原因出在中文上。《旧唐书·代宗纪赞》中有一句“扫除沴气,敷衍德音。”,在这里“敷衍”的意思还是“推广、传播、散布”。清代王韬在《淞隐漫录·诸晓屏》中写道“生素未习此,略为循章敷衍。”这里的“敷衍”是细说、铺陈的意思。然而大家说着说着,到了《官场现形记》里,就成了现在的意思了。第四七回里说道,“诸位老兄在官场上历练久了,敷衍的本事是第一等”。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用过多去纠结它们本来的意思。只是在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时候,若能感到些许渊源,查阅后了解到些茶余饭后可乐之事,不也十分有意思吗?

“敷衍”这个日语单词,不必去用,因为大多数日本人是不知道这个词语的。同样,有些词和固定搭配日本人自己都会误用、理解错误,比如「彼とは気の置けない仲だよ」这句话,到底说话人和“他”是关系好还是不好呢?许多日本人会错误理解为“关系不好”,而事实上,「気の置けない仲」=「忌憚なく話せる仲」。

学习语言,要钻研,就要超越本土的人,既要知本国人所知,又要知本国人所不知;而要沟通顺畅,则需要顺应本国人所知,对本国人所不知的,可以不求甚解。译者,无疑是前者,须得钻研,刨根问底。

4、笔记法:考口译的考友们应该都知道笔记法的重要性。口译做笔记的方法是,将A4纸对折后,再竖着对折两次,也就是一共将一张A4纸分成八个小区域。

笔记符号靠临时抱佛脚基本是没用的,需要长期训练至内化。其实我个人目前的笔记符号也没有都固定下来,还是停留在以文字记录为主的阶段,在做口译的时候也有些手忙脚乱。

市面上推荐较多、参考资料较多的基本都是英语的笔记符号。日语笔记符号也可以使用英语来做记号,一旦成型非常简便,但这当中涉及到一个多语言转换的问题。如果只是“经济=e”,“金融=f”这种简单且常用的单词、词语,使用英语首字母或几个字母来做标记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是较难且不常用的单词,使用英语记录后,在翻译的时候首先就必须将笔记信息从英语转换过来。当然如果你工作或者平时经常用到英日、日英互译,早已习惯了这种多语言转换的话,反而是用英语来记录更有优势。

关于笔记符号的练习,一般标准是练习满100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下笔迅速。不过这100张不是照搬其他人符号的机械训练,如何在练习的过程中,创造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笔记符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的笔记符号只能“仅供参考”。

在笔记符号的训练中,比较重要的是相近单词、词汇的符号分别,比如“关系”、“联系”、“互动”、“交流”,“虚拟的货币”和“实体的货币”,“方针”和“方案”等,有些词乍一看几乎同义,互换也无妨,可放到有语境的文章中,便立显不同。

最起码,“这两个数之间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就不能说成“这两个数之间是互为相反数的联系”;“这次请各位畅所欲言,尽情交流”也不能说成“这次请各位畅所欲言,尽情互动”。若是单独出现的还好说,若是一起出现,比如“像这样的互动和交流,也许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吧”,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互动”或者“交流”撇去不译。

如果不加区分,在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的口译中会吃大亏。尤其,若某组容易混淆但却又关键的词汇隔了一个段落又“卷土重来”的话,前面没翻译好,后面段落再遇到这词汇,必然心中慌乱,若是心理素质过关还能撑一下,若是不过关,岂不是整篇文章直接就崩盘了?

(二)歪打正着:这部分主要是今年开始做的一些事。当时开始着手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甚至可以说,是一心想逃离现实那些烦心事才开始做的,结果考完试反观一下,发现这些还都居然对翻译有些许助益。

1、朗读:今年新入了一个作品的坑,疯狂沉迷,就去买了几本日语原版书,闲着没事的时候翻翻看。之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越看越喜欢,自己自嗨般地录制了朗读音频,靠爱发电硬是一段读了好几遍。其中一段我上传了网站,之后如果有闲暇时间我可能会考虑从头开始录朗读(这不是flag不要信,到猴年马月我应该能录完) 。手头上还有的书中,《虐(这个需要间隔一下防屏蔽吗?)杀(我觉得有可能)器(是需要隔开每个字的)官》也不错,我是看了剧场版的动画买的原版书,书我还只看了一个开头,但剧场版动画给我的感觉是,这个题材比较有深度,也有较高的探讨价值。

自己朗读材料其实效果跟录制自己的口译并反复回放效果差不多,但它们的侧重有所不同。朗读更注重的是语调、音调的变化,需要着重把握作品的情感;口译主要是看自己的瞬时反应,有些时候自己的慌乱会体现在音频里,监考老师一听,就知道哪些部分是你不甚熟悉的,哪些部分完全是你自己胡诌又心虚的。仔细听自己平时自己录的口译练习,不用第三方听录音,自己就能分辨出薄弱和不足的地方。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光是靠口译练习的录音并不足以使各位的发音趋于完善化。因为在口译的时候,我们的思维的出发点通常是“这句话(or 段落)我应当如何翻译,如何排列,如何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忽略自己说出口的单词。

所以我们需要朗读来整理自己的思维,需要朗读来将某些单词和长句内化成下意识就能脱口而出的东西。如果觉得名家的作品太过于困难,或者说根本没有兴趣去阅读,那可以从身边的材料入手。比方说,可以试着在看游戏剧情的时候朗读一下。如果是叙述类,可有助于学习书面表达;若是对话类,可有助于我们记住口头表达的方式,尤其是不同人物形象所使用语句、词汇、句尾的不同。

口译和笔译,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东西,有时候不必刻意去分家。

【但是! 】再次提醒一下千万不能玩物丧志,光顾着玩游戏不干正事儿了。

2、游戏剧情等的翻译:我在很喜欢某个游戏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剧情翻译。那时候我是自己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完成多少量的翻译的,有时候时间紧了,我甚至会在公交车、在地铁上用手机进行粗翻。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对翻译过的剧情记忆非常深刻,在平时翻译的时候也能较快地记住和联系起前文的意思。

这种翻译模式某种程度上更加像是细化了的视译练习。它跟视译一样是不发声的,是粗略进行翻译的,是没有纸笔记录的。但不同的是,视译的时候你能够看到整篇文章,而游戏剧情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游戏翻译的源文件也基本是事先录好屏的视频,需要看一句记一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到了记忆力。

游戏剧情在翻译上需要做到通俗易懂,有些较为关键的词汇如人名、地名、技能名等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需要定好标准翻译词汇,不能进行变动,但在用语上又趋于现代化,不必统一使用书面语。

3、撰写文章:我大约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在lofter上写了些文章以自娱自乐,一开始只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更新数量和频率也并不固定。后来入了那个让我疯狂沉迷的坑之后,我写文章的次数明显增多,字数也飞速上涨。截至目前我一共写了近300篇各种题材的文章,也有了一些小粉丝。

写文章培养的是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对文章长度的规划,也能有助于整理自己的思绪。我常说,我不适合写连载类的文章,因为我始终认为过长的文章容易令人审美疲劳(比如多处使用类似的描写手法等)。不过我至少可以保证,我写的中短篇文章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句话都各司其职。这次的经验贴也是一样,为了避免“过于冗长”和整体上的重复,更多地针对每人所处阶段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将每一个部分都处理为相对独立的段落。

在电脑中键入文字,让它们汇聚成你喜欢的样子时,人也容易从一种焦虑而浮躁的状态中跳脱出来,算是一种“沉浸式”训练。思绪在文字中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写完后隔一段时间再去阅读,也能够发现自己文字表述中有欠缺的地方。

自然这些有助于提升笔译的质量,而笔译质量的提升又为口译做了铺垫。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样,口译和笔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去撰写、去进行文字表述的东西都不知所谓的话,口译也不可能会做得好。如果一句话用口译的模式(尽量是简短的、明晰的语句排列)都不能说完整,那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思绪的混乱,自然无法把控笔译的长句,更妄论难句了。

4、独处、思考和观察:独处和思考作为一种“沉浸式”训练,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是必须的。独处的时候思考的不仅是“想要什么”、“接下来该怎么做”之类的问题,也可以多去思考一些翻译上、文化上的问题。无论对错,先自己独立思考,不用任何外部信息辅助,靠仅有的信息去推断所有可能存在的情况。之后再靠搜索、询问其他人来获得答案或者校正内心的想法。

1)关于独处时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之类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常说的职业规划,乃至于人生规划。

未上大学的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思考大学选择的问题。大学固然重要,但对大学的选择其实更多的是选择一种学习生活氛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风。那么对于差不多氛围的学校,重要的是就是要选择专业。努力学习是一方面,选择前进的方向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点。

上了大学,立刻就要开始考虑就业或者读研的问题了。从自我提升的角度,就业和考研并无较大差别。考研的确能让人拥有更多可自我调配的时间,可这跟学习的效率可没有太大关系。简单来说,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同样是要做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写作或者记忆单词,究竟是在时间适当紧迫,也就是空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效率更高呢,还是在,还是拥有一整天休息的时候效率更高,更能静下心来学习呢?所以就业和考研,所影响的只是你拥有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基数”,与你的效率、学习投入产出并无太大关系。有些人会用诸如“在你摸鱼的时候,比你更漂亮/帅气的人都在读书,你凭什么不读书呢”来激励自己,这种效果也并不大。

我虽然是就业之后才考出的CATTI二级,但我也并非是很认真的那种人,看我微博的也知道,我与各位并无什么太大不同,看动漫、听歌、拼单拼团、转发抽奖、剁手买买买、转发新闻有时候还评论两句,甚至日常转发锦鲤什么的,也会发发小脾气。所以,靠灌毒鸡汤得来的干劲也是假的,片刻就会消散,还容易引起你对这种刺激性话语的“免疫”,得不偿失!毕竟「たまに湧くやる気は、やる気じゃなくて気まぐれ(偶尔涌起的劲头并非劲头,只是你一时上头)」不是吗?

如果感觉自己对未来有些迷惘,不用担心,这是所有人都会出现的情况。有的人活了半辈子才想起迷惘、才慢慢感到不知所措。所以能在较年轻的时候就感到迷惘并为之思索解决方法,其实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比起自责、不甘心等负面情绪,首先应该先为自己能够那么早觉察到“迷惘”而点个赞。

2)关于词汇上的情况,我也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方说,我们管自动扶梯那种缓慢上升的电梯叫「エスカレーター」(escalator),管垂直上升的电梯叫「エレベーター」(elevator),他们的日语都是直接从相对应的英语中而来的。那么机场等地方出现的那种平行的、传送带般的电梯叫什么呢?它既不是“escalate(逐渐上升的) ”,也不是“elevate(提升、抬起) ”的。

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厂商会在平行传送电梯上用“escalator”这个词。而上网搜索会发现有人称它为“conveyor-belt”,也有人称它为“autowalk”。那么对应的日语又会是什么呢?是取“conveyor-belt(传送带)”的音还是用“autowalk”来表示呢?

日本把这种平行电梯称之为「動く歩道(=オートライン)」,的的确确是采用了“autowalk”之意,但外来语形式却没有如「エスカレーター」和「エレベーター」那样直接采用英语。

从选词角度,可以理解最终选择“autowalk”这个意思的理由。“conveyor-belt”也可指传送货物、行李之类的履带装置,因此从精准度上来说,使用“autowalk”会比较恰当。

3)同样,文化上的思考也必不可缺。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文化,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辩证地看待它们。

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中文中,男性的第三人称单数是“他”,女性是“她”。一群男性是“他们”,一群女性是“她们”。可只要在一群女性中出现一个男性,第三人称复数就变成为“他们”。

同样,日语也一样。“他”是「彼」,“她”是「彼女」,“他们”是「彼ら」,“她们”是「彼女たち」。而只要群体中出现一个男性,便以其为尊,称之为「彼ら」。

与此相对的是欧美文化圈的人称代词。例如英语,只有“他(he) ”、“她(she) ”和“TA们(they) ”,至于群体的组成,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瑞典语也是如此,“他(hon)”、“她(han) ”和“TA们(de) ”。

个人推测(做不了数的,仅仅只是合理猜测),造成这个的原因,可能是在语言和文字形成的时期,那个国家(或者区域)的社会形态上,例如母系或父系社会。有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研究,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究竟是为什么。

不管如何,我只是在这里提供一些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其中有些部分一定是难以让每一个人认同的,但我非常希望能大家一起进行和平交流和讨论,当然有备考、日语学习方面的问题,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部分问题我会抽空尽快回复。

那么本次的备考经验就写到这里吧。如果有机会,我会在下次通过考试的时候,针对日语高阶学习再做一个详解。

……其实我的SAN值都快掉完了,手腕也疼。也许近期内我不会再想码字了(小声) 。


评论(2)
热度(34)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Noir_Idegran | Powered by LOFTER